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财经快讯>公用电话【“中华商业第一街”16部公用电话,它们是去是留,还是能够“新生”?】

公用电话【“中华商业第一街”16部公用电话,它们是去是留,还是能够“新生”?】

财都网2024-10-02 05:03:48财都小生
公用电话【“中华商业第一街”16部公用电话,它们是去是留,还是能够“新生”?】(图1)

全民手机时代,公用电话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个问题,在南京路步行街正实施改造提升的当下,引发了市民关注。

据民建会员钱韬实地调查研究,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共保存有城市公用电话8处16部,这些公用电话保存相对较完好,暂无破坏、污损现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使用率及普及率迅速增长,在人流量巨大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城市公用电话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社会效益低。”但他同时认为,“城市公用电话作为应急、报警、救援等急救功能的需求仍然存在。”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自1999年9月20日正式开街至今,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商业结构调整和建设。近年来,南京路年客流超过1.5亿人次,年销售额超过180亿元。目前,黄浦区正推进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挖掘南京路步行街的品牌特色和价值,按照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标准,对标世界一流商业街区,优化街区空间设计、交通组织以及市政设施等。

钱韬认为,作为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步行街,如何通过城市更新升级使这些公用电话焕发新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一些区域也开展了积极探索。去年,徐汇区由电话亭扩充而成的6个“共享悦读亭”在衡山路复兴路一带正式亮相。这些电话亭保留了原有的通话功能,同时新增公共阅读的元素。新型“悦读亭”分3种方式植入阅读主题,分别称作“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对应书籍“漂流”式共享阅读、专题名人名著介绍和“一本最新书籍”的体验式阅读。“悦读亭”还接入了光纤网络。徐汇区文化部门希望借此城市“微更新”,提升城区文化温度。

今年,愚园路上也出现了新一代电话亭。电话亭采用明快的橘红色,造型时尚、有设计感,并植入了USB充电、Wi-Fi等功能,内部设置为面对面双人座,中间还有一个小桌板。电话亭保留了IC卡公用电话。据记者观察,公用电话很少有人使用,倒是USB充电功能颇受欢迎,有时遇到下雨天会有行人来避雨。

不少市民觉得,公共电话亭是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不应该彻底消失。市民蒋小姐说:“要留下一些老物件,让现在的孩子在感受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能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对于步行街上的公用电话,钱韬认为,根据不同的区段、位置,可以让电话亭拥有不同的功能,展现不一样的风景。

张小泉剪刀店是百年老字号,代表着南京路步行街的传统与历史。钱韬建议,张小泉剪刀店门前的公用电话,可以改造成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景观,按照报亭式公用电话、投币式公用电话、磁卡/IC卡式公用电话的顺序,用实物再现公用电话的发展史,周围再放置打电话的人像雕塑进行场景还原。“相信这样的艺术雕塑,不仅能展现步行街的历史记忆,也必定能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圣地。”

钱韬说,下沉式广场、世纪广场、世茂商厦等处游客问路、导航、咨询等需求较大,这几处公用电话可以改造成集步行街介绍、城市导览、地图查询、地址问询、天气预报、紧急求救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点”,全面提升步行街的智能化水平。另外,步行街上游客易走散,可以把置地大厦和第一食品商店门前的公用电话改造成为醒目的临时汇合点,让游客轻松发现、方便汇合。

钱韬同时建议,步行街人流密集、游客应急需求多,可将部分公用电话改造成志愿者服务亭,既为游客提供人工问询、答疑解惑,也为公安、城管、环卫等人员提供临时休息点,也可改造成步行街“应急点”,内置应急需要的物品和药品,“刷脸”可取,体现步行街的人文关怀。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